導讀:機械行業的制造經驗對于企業來說是核心,機械行業的經驗是需要日常生產的不斷積累才能得出。因此,這種經驗是難能可貴的,這也是機械制造工種工齡越長越吃香的原因。
近日,在2013年第三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總結會暨貴州省第二次工業發展大會上,小孟工業園等6家工業園區代表與參會代表分享了各自在園區建設、項目引進和招商引資等工作中的經驗。
小河-孟關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突出裝備制造特色 率先打造千億園區
小河——孟關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區是我省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先后獲得“國家軍民結合(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等稱號。目前,園區工業企業總數達到6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0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37家,產值超5億元企業15家,產值超10億元企業5家,上市企業3家,初步形成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煙草醫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四大產業集群。1-9月,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61.8億元,完成工業投資90.36億元。
突出主導產業 打造產業集群
一是以奇瑞客車、中聯重科、詹陽重工、險峰機床、中煤盤江為中軸,著力發展以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特種車輛和工程機械為龍頭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目前,園區裝備制造業產值占貴陽市的三分之一以上,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二是依托貴陽海信、主力電器、富巨爐具、航天電器、風華精密、貴航股份為骨干,著力打造以平板電視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推進電子元器件、汽車電子、LED照明設備等信息產業集群。三是發揮貴陽煙廠、同濟堂、貴州勤邦、成鑫醫療、華烽電器等企業優勢,推動煙草、醫藥及綠色食品企業加快發展。四是以中航工業及061基地、中聯重科、普天物流、奧興機電等企業為依托,推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狠抓配套完善 強化招商引資
園區已建成道路47.5公里,翁巖安置房、園區第一幼兒園等配套工程建成,王寬110kV變電站、麻堤河污水處理廠、園區孵化中心加快建設,10余萬平方米園區綠化、9.5萬平方米房屋外立面整治、4.5萬米道路亮化等園區形象提升工程圓滿完成。采取政府籌建、企業自建、招商參建等多種模式推進標準廠房建設,累計建成標準廠房46.78萬平方米,凱沃重工、航天凱峰、大唐電信、天儀電梯、刀具協會、成鑫醫療等20余戶企業先后入駐園區,標準廠房入駐率100%。
圍繞園區產業布局,積極開展“補鏈招商、產業招商、項目招商、以商招商”,不斷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創新招商引資模式,著力招大引強,成功引進奇瑞集團、中聯重科、中煤盤江以及普天新能源、勤邦生物、大唐移動、海爾物流、格力物流等一批實力品牌企業。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打造新的投融資平臺,在原有的國資公司、貴合投資公司、科工公司等融資平臺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了貴州經開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鑫融科技擔保有限公司,綜合運用項目貸款、BT、外國政府貸款、發行企業債券等多種方式籌集建設資金。2012年3月,國資公司發行的9億元企業債券全部到位,成為全省第一家發行債券的開發區投融資平臺。2013年,國資公司取得貴陽銀行7億元綜合授信,切實解決了園區企業的融資問題。
仁懷名酒工業園區——做大做強白酒品牌 努力打造千億園區
仁懷名酒工業園區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食品·國優名酒)。目前,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24億元,入園企業59家,投產企業48家,形成醬香型白酒產能6萬千升,包裝能力1萬千升,白酒倉儲能力5萬千升。2013年1-9月,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01.6億元,完成工業投資27.8億元。
優化產業布局 完善要素保障
園區成立以來,結合自然資源條件、釀酒特殊工藝和地理環境要求,科學優化產業布局。按照“一園多點”布局,將適宜醬香白酒生產的赤水河及支流河谷地帶規劃為白酒生產區,測繪面積2500公頃;將靠近城區用地條件較好,交通條件優越的壇廠、魯班一帶規劃為配套產業區,測繪面積達1600公頃。積極探索節約集約用地的新途徑,引導和鼓勵企業堅持向山要地,發展工業梯田,大力開發利用低丘緩坡,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園區報批用地7000多畝,其中坡地達5000多畝,實現保護耕地與保障發展的雙贏效應。通過改變傳統生產車間建設模式,推行復式廠房,將傳統獨立的窖池車間、晾堂車間、曲藥庫房進行整合建設。部分企業節約了50%以上的用地空間,園區投資強度達300萬元/畝以上,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
狠抓企業生產建設要素保障,市財政每年投入1億元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利用國投公司、城投公司、園區投資開發公司等融資平臺,多渠道籌資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多次組成招商小分隊對有投資意向的大型企業進行實地考察洽談,累計申請入園企業達150多家,協議投資額達300多億元。加強人才培養,根據醬香酒生產的人才需求,積極幫助園區企業在市內其他企業調劑選聘管理人才、技師和熟練工人,采用多種形式培養白酒產業專門人才,抓好失地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崗前培訓5000多人,委托省經貿學校等職業技術學校脫產培訓800多人。
堅持環保優先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堅持把節能環保目標的完成情況作為檢驗園區科學發展的重要標準。嚴禁在赤水河上游及重點水源保護區新建煤礦、建材、造紙及化工等污染大的企業,堅決關停上游區域內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嚴格赤水河沿線建筑垃圾管理,確保赤水河流域水質安全。鼓勵園區企業采用新材料、新工藝開展曲草、水資源等綜合利用,積極推廣糧、釀、畜、沼循環經濟模式,提高資源再生利用率。以酒糟生物轉化項目,酒糟資源化處理項目為抓手,重點推進2個循環經濟科技示范點規劃建設,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園區生產企業冷卻水循環利用率達60%以上,酒糟資源化利用率達80%。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成2座天然氣儲備站,完成管網鋪設,實施“煤改氣”工程,建成區企業全部使用天然氣清潔能源。采取園區污水集中處理方式,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4個,園區污水處理廠現投入使用日處理能力1.02萬噸,還有1個污水處理廠年底將投用。
甕福磷煤電一體化工業園區——“四新”舉措打造磷煤電一體化示范園區
甕福磷煤電一體化工業園區立足磷化工主導產業和資源優勢,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全力打造磷煤電一體化循環發展基地。2013年1-9月,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69.13億元,完成工業投資104.96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和招商引資有新舉措
通過采取代建、資產置換、銀行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福泉園區籌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5億元,建設園區5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總長10余公里的園區主干道。甕安園區啟動建設甕安至貴陽、甕安至馬場坪等高速路網工程,園區內14公里的主干道已全線貫通,10余公里支線道路也正在建設中。采取捆綁資金方式:福泉園區捆綁環保、城建等資金,籌集資金3.5億元,建設園區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園區安置房等;配套設施杜仲河水庫(1380萬方)已完成約40%的總工程量,塘坎上水庫(600萬方)和供氣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采取以市場換投資方式:福泉園區依托132家企業聚集釋放的巨大市場需求,吸引通信、電力及物流運輸等企業投資6億多元建設了2個電網項目和鐵路物流中心項目。采取借力投資方式:引進貴州凌峰、貴州漢泰等企業投資12億元建設園中園,啟動建設3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和配套的路網、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
在招商項目上圍繞主導產業招商。目前,福泉園區引入建材項目9家,投資3.5億元以上;引入輕工、裝備制造項目18家,投資6億元以上;引入物流項目8家,投資達4億元。
循環經濟發展有新成效
一是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循環發展。福泉園區先后建立4個國家級、3個省級技術研發機構,申請發明專利110余項,中低品位選礦、磷復肥加工、伴生資源氟、碘等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開發出電子級磷酸、三氯氧磷、阻燃劑等精細化工產品。全區精細磷煤化工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由不到50%提高到80%以上。二是通過引進產業項目驅動企業循環發展。依托甕福集團、國電福泉電廠、天福公司等龍頭企業,引進藍天公司、泰福公司、龍源公司、天和公司、祥宇泵閥等配套企業,形成由磷煤化工大宗產品為上游產業,精細化工產品、伴生資源產品和深加工產品為中游產業,磷煤化工固廢物綜合利用為下游產品的循環經濟產業鏈。目前,福泉園區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廢氣、廢水排放達標率95%以上,固體廢渣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主要工業產品單位能耗均在國家能耗限額以內。
大龍經濟開發區——全力抓好園區建設打造四化同步示范區
大龍經濟開發區圍繞建成“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國家級武陵山區扶貧開發試點示范園區”、“貴州省四化同步推進示范區”的目標,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園區發展取得巨大變化。2013年1-9月,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72.76億元,完成投資54.46億元。
堅持不懈抓好招商融資
搶抓東部產業轉移機遇,采取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協會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模式,外出招商900余人次,邀請客商800余人次,洽談項目240余個,招商引資項目92個,簽約資金120.78億元,到位資金86.45億元,資金到位率71.58%。充分發揮大龍匯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融資平臺作用,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貴州省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溝通與銜接,近三年累計獲得貸款8.55億元。通過EPC等融資模式,與香港眾彩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貴州大龍眾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融資、籌資37.2億元,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建設。
堅持不懈培育主導產業
按照“抓特色、抓延伸、抓轉型、抓提升”的思路,加快推進錳精深加工及精細化工循環產業、鏗錳電池生產等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園項目建設。貴州紅星發展投資2億元、產能1萬噸新型二次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試產成功,新建高純硫酸錳項目一期生產線投產。西南錳業公司投資80億元的煤電錳一體化項目,前期利用大龍華電煙氣脫硫年產3萬噸動力電池用錳基材料高純硫酸錳、年產0.6萬噸動力電池用錳基材料四氧化三錳項目已建成投產。
堅持不懈創新發展模式
借助外力開發模式:園區通過引進上市公司(香港眾彩科技集團)和當地政府、當地企業形成一個多元化的綜合開發主體,借助外力形成一套政府引導、公司運作、市場向導的投資、建設、招商、經營的大龍發展模式。產業園區建設由上市企業一級開發,負責投資和招商,實現土地的集約利用。隨著入園企業增多,開發企業前期投入的后期回報得以保證。此外,開發企業還可以參與園區后期管理和稅收共享,從而實現多方共贏。
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創新產業揭合和循環利用,大龍電廠尾氣余熱成為紅星化工的能源,其二氧化硫尾氣供給匯成公司作原料制成高純硫酸錳和四氧化三錳。
飛地經濟雙贏模式:石降縣在大龍開發區采取飛地經濟模式建設產業園,按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分期建設。目前,一期3000畝工程加速推進,完成土建場平90%的工程量,園區已與外商簽約8個項目,已有4個項目正式入駐。四是工業梯田用地模式。通過借山造地、移山填溝,實現集中連片供地307公頃,著力打造山地工業園區。
六盤水市鐘山區紅橋產業新區——“四個堅持”助推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建設
六盤水市鐘山區紅橋產業新區是全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核心區已實現“七通一平”,布局裝備制造園、商貿物流園、倉儲加工園、綜合配套園四大功能版塊。1-9月,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0.78億元,完成工業投資68.24億元。
堅持產城互動產城融合
堅持以新型產業園區帶動現代城市新區發展,以現代城市新區發展助推新型產業園區快速形成,實現產城互動、產城一體、產城融合。新區東部的裝備制造園重點打造煤機制造、新型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先進制造業。目前已有49個項目入駐,建成投產企業26家,總投資183.67億元。新區中西部的商貿物流園及倉儲加工園,引進十大專業市場,市場建筑體量達200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入駐商戶約1.2萬個,解決就業人員約6萬人。新區中部的綜合配套園以城市綜合體為載體,實現購物、美食、休閑、娛樂、居住、商務等多維功能一站式復合。建成后,居住面積420萬平方米,商務辦公面積50萬平方米,商業面積150萬平方米,可容納10萬人居住,解決就業5萬人以上。
堅持基礎設施先行
積極解放思想,通過組建實體公司、包裝項目、向銀行貸款、BT、土地一級市場引進民間資本開發、民間借貸等方式,多方融資籌措建設資金68億元,建成紅橋路、12號路等主次干道50.51公里,在建北干線、南干線、紅橋西路、紙紅路、紅橋隧道等主次干道47.67公里。按照“三生三宜”的要求,同步完成“七通一平”配套設施建設,修建標準化廠房80.5萬平方米,在建60萬平方米。
堅持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并重
采取“領導帶隊招商、以商招商、標準廠房招商”等多種方式強力推進招商,實現簽約項目161個,簽約資金728.8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96.16億元。既重開工數量,更重建設進度,既重開工時間,更重實際投入,想方設法促進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現已開工建設項目117個,計劃總投資357.06億元,實際完成投資87.22億元,基本建成投產項目37個。
堅持抓好職業教育進園區
按照“職校建到園區去、車間搬到職校來、專業圍繞產業辦、學生就近找工作”要求,探索“產業園區+標準廠房+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由政府與企業合作建設園中園,企業出資修建標準化廠房,以標準化廠房為平臺,企業與職校合作打造“校企合一”實訓基地。目前,在閩商科技產業園建立了機械加工制造與辦公自動化、服裝設計與制作、電工電子三個專業實訓基地,與中煤科工煤礦裝備制造基地、瑞都集團公司、涼都錦江溫泉國際大酒店、東風日產南方4S店、福建雙喜制衣廠等新區入駐企業合作,實行“校企一體”訂單委托培養。
丹寨金鐘工業園區——產城互動 互促開發 全力打造一流產業園區
丹寨金鐘工業園區依托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培育園區主導產業,努力打造苗鄉產業新城。1-9月,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0.52億元,完成工業投資40億元。
創新方式招商引資
總結出“一個項目、一個方案、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個一”跟蹤服務機制。書記、縣長帶頭招商,分別對意向簽約項目、正式簽約項目和正式簽約未開工項目進行專人跟蹤落實,有效地推進了項目建設。利用落戶的企業為平臺,將具有企業孵化功能的清華科技園和打造重點產業的興富祥公司納入全縣招商聯動機制,成立招商聯席制度,定期開展聯席會議,互通招商信息、共謀招商項目,形成合力。
建立項目儲備庫,結合實際策劃和編寫了40個成熟度較高的招商引資項目,其中裝備制造業28個,食品加工業7個,生物科技5個,總投資349.7億元,以提高項目洽談成功率。加強招商隊伍建設,聘請企業老總擔任管委會副主任、經濟發展顧問和招商局局長,打造專業招商隊伍。今年1-9月,全縣新增簽約項目21個,到位資金3.54億元。
產城互動實現縣城、開發區互促開發
按照產城互動,即縣城與開發區互動開發、互促開發、互補開發的理念,打通了縣城連接開發區、連接揚武的金鐘大道,將縣城與揚武、開發區組團滾動開發建設,推進縣城東拓南擴,努力實現三年“新建一座5平方公里新城”目標。做大做強產業,增強產城互動內生動力。堅持項目、產業、土地、政策向園區集中,把產業園區打造成優勢產業的“聚集區”、財源稅源的“核心區”、吸納就業的“基地”、城市建設的“亮點”。做大城市規模,搭建產城互動平臺。加大公共財力向城市建設、道路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努力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和品位,不斷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增添新優勢,吸引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集聚發展。
多點連動擴大創業就業
出臺《丹寨縣大力鼓勵和扶持農民工就業創業的意見》,放寬創業準入條件、建立創業園、稅收優惠、工商免費扶持、社保補貼扶持、就業再就業政策扶持等,鼓勵農民工返鄉進縣城就業創業。實施租售結合的“1個就業崗位+1套住房”優惠政策,鼓勵支持農民工進城買房、進廠就業,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企業用工需求。
以縣職校為依托,積極推行“廠中校,校中廠”的模式,采取設備進學校、課堂進企業、技工進校授課、學生進廠實習、企業用工名額進學校、學生畢業就進廠的“六進”模式,與興富祥、九鼎鋼構、九鼎車輛廠等企業協議開展訂單式培養,為園區企業提供用工保障。2013年以來,園區新增就業6000余人。
您訪問的是臥式離心泵廠家——永嘉縣泉達泵閥制造有限公司
|